欢迎来到第壹文秘!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第壹文秘
全部分类
  • 幼儿/小学教育>
  • 中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考试>
  • 外语学习>
  • 资格/认证考试>
  • 论文>
  • IT计算机>
  • 法律/法学>
  • 建筑/环境>
  • 通信/电子>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第壹文秘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docx

    • 资源ID:1126542       资源大小:14.23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如果您不填写信息,系统将为您自动创建临时账号,适用于临时下载。
    如果您填写信息,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系统自动生成),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docx

    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关于印发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加大对中医药振兴发展的支持和促进力度,结合关于促进中医药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的通知中医药发展“十四五”规划部署要求,制定本方案。一、总体要求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紧扣现代化新建设目标,坚持以健康为中心,遵循中医药自身发展规律,聚焦中医药强城和中医药综合示范区建设,加大投入力度,探索创新体制机制,统筹力量集中解决重点领域、重要环节的突出问题,着力改善中医药发展条件,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提升中医药防治能力与科研水平,推进中医药振兴发展。二、发展目标到2025年,中医药服务体系更加健全,中医药创新能力显著提高,中医药全产业链发展实现新突破,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进一步提高,中医药振兴发展取得明显进展,建成中医馆15个,区级综合医院规范设置中医科,中西医结合服务能力显著增强,中医药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高,中医药人才队伍结构持续优化,符合中医药特点的体制机制不断完善,中医药振兴发展取得明显进展,中医药成为全面推进健康城市的重要支撑。三、主要内容(一)健全优质高效中医药服务体系1 .打造中医药服务高地。加强中医院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以中医药服务为主的办院模式和服务功能,加强中医药服务功能核心指标在绩效考核等工作中的前置应用,突出中医药考核评价特色,完成区中医院三级中医综合医院晋升。进一步完善以中医院为龙头,以综合医院中医科为补充,以镇(中心)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为基础的三级的中医药服务体系。2 .夯实基层中医药服务。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行动,在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均设置中医馆。争创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区。改善基层中医药服务条件,促进中医馆加强服务内涵建设。支持中医药医院做优做强,打造科技创新平台1个,全力打造中医医院新标杆,实现外转率明显下降。3 .提升中医院综合服务能力。建设中医优势专科20个、重点中医专科20个,推进县级中医医院“两专科一中心”建设,公立中医医院在绩效考核工作实现进位赶超。全部县级中医医院达到县级中医医院医疗服务能力基本标准,90%以上的县级公立中医医院达到二级甲等中医医院”水平。4 .加快中医药服务智慧化进程。深入开展中医医院信息化建设,推广智能、数据、互联等信息技术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探索智慧医疗、个体化治疗等健康服务新模式。开展智慧中药煎药平台、配送平台建设探索公立中医医疗机构“处方一件事”改革。实现二级和三级公立中医医院应用水平平均级别达到4级以上,智慧服务平均级别达到2级以上和3级以上,智慧管理平均级别达到1级和2级。(二)中医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工程1 .加快构建中医药治未病体系。加强区中医院治未病科规范化建设和科学管理,提高中医治未病服务水平和能力,积极争取中医治未病中心建设项目,在所有公立中医医院及有条件的综合医院、妇幼保健院设立治未病服务中心。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馆中医治未病服务,鼓励其他医疗机构开展治未病工作,鼓励家庭医生提供中医治未病签约服务。建设一批县级中医康复中心,70%的二级以上县级中医医院设置康复科,在适宜人群中推广不少于30项中医治未病方案、不少于20项中医康复方案。2 .推广中医药特色疗法。加强中医药特色疗法挖掘整理和推广,开展中医药良方妙计遴选,挖掘一批中医药偏方验方、妙计及其传承人,引进培育一批中医药传统技术或创新技术项目,促进特色方药和技术的科学研究及推广应用。积极探索引进中医确有专长人员,开展中医药特色疗法研究和推广。大力推广中医护理技术,鼓励开设中医护理门诊,推动中医护理技术广泛应用。3 .着力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开展老年人中医药健康服务能力建设,筹建一批老年中医药健康中心,支持二级以上中医医院与养老机构合作建设医养联合体。60%的二级以上县级中医医院设置老年病科,0-3岁儿童、65岁以上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率分别达到85%、80%o4 .加快中西医结合医疗模式。在公立综合医院、妇幼保健医院和专科医院,全面推广“有机制、有团队、有措施、有成效”的中西医结合医疗模式。支持中心医院开展中西医协同医院培育项目建设和中西医协同科室建设。将中西医结合工作纳入医院等级绩效考核,推进中药房标准化建设,强化临床科室中医医师配备,加强科室间、医院间和医联体内部中西医协作和协同攻关。(三)中药质量提升及产业促进工程。1 .提升中药材种业质量。开展中药材种质资源收集保存、评价、优良品种选育与良种繁育工作,建设一批中药材种子种苗专业化繁育基地,推动制定种子种苗标准。巩固中药材种植优势,重点加强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和规范化种植,积极建设中药材生态种植基地、中药材种子种苗专业化繁育基地、中药材类林下经济示范基地。2 .实施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养殖。制定道地药材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指南,打造区域性道地药材生产基地。开展珍稀中药资源规模化繁育,制定一批中药材种植养殖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开展中药材生态种植、野生抚育、仿野生栽培,开发20种以上中药材林下种植模式并示范推广,积极创建中药材类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加快推进中药质量追溯体系使用。鼓励中药生产企业在中药材产地自建、共建符合GAP的中药材生产企业及生产基地,将药品质量管理体系延伸到中药材产地,从源头提升中药质量。3 .推动医疗机构中药制剂创新。推动中药炮制技术基地建设,加强区域特色饮片和炮制技术的挖掘、整理。促进医疗机构优质中药饮片、中药制剂使用。严格执行中药饮片代煎和配送规范。促进医疗机构中药制剂转化,开展常用中药饮片质量标准、生产工艺等研究。支持医疗机构与高校、科研机构、医药企业紧密合作,推动中药制剂二次开发,实施中药饮片炮制规范,完善中药饮片质量控制体系。4.建设中成药综合评价体系。依托中医临床研究基地、中医药创新中心等开展中成药临床综合评价,建立完善中成药现代质量控制体系,构建符合中药特点的安全评价方法和标准体系。开展中成药质量评价方法研究,建立常用中成药质量优劣评价标准。完善中药警戒制度,加强中药不良反应监测“哨点”建设。(四)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工程1 .培育中药大品种。采用现代生物技术、先进制药工艺和制剂技术,对名优中成药大品种、独品种进行二次开发。加强基于经典名方、中药制剂及经验方的开发,努力在新药研发方面取得新突破。对的中药大品种予以重点扶持,培育一批市场广泛认可的名中药。2 .壮大中药产业集群。大力推进中医药科创城建设,加大招引力度,形成优势中药工业区。统筹推进医药产业集群、高新技术产业医药产业集群、医药产业集群、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发展壮大,实现产业链共建、共创、共享,促进产业集群能级提升。(五)中医药新兴业态促进工程1 .持续发展中医药康养旅游。因地制宜开发中医药旅游线路及产品,积极争取“中医药+健康旅游”项目,打造中医药区域康旅中心,加强中医药健康产品的研发,大力推广中医特色诊疗技术和养生保健服务,不断拓展中医药服务范围,推动中医药与旅游业融合发展,为旅客提供中医医疗、养生保健、康复疗养、特色产品体验等特色旅游项目,适时设计推出5条中医药康养旅游精品路线,打造一批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中医药康养旅游胜地。2 .创新发展中药特色健康产品。支持各地因地制宜发展食养产品、中药功能食品、特殊功效化妆品等大健康产品。鼓励企业以中医为指导,研制适于家庭的健康检测或功能康复产品,逐步向医疗保健、康养日化等领域拓展。进一步提升中药种植生产供应能力,丰富相关产品,加强科研创新和人才培养,促进全产业链融合发展。3 .加快发展中医药商贸物流。依托中药材市场,加强中医药物流体系建设。培育一批现代化中药材仓储物流中心、大宗商品物流基地。利用建设物流园为契机,推动中医药物流企业加快发展。(六)中医药人才科技提振工程1 .积极引育高层次人才。实施中医临床(中药)特色技术人才、西医学习中医、中医护理骨干人才等中医药人才工程培训项目。实施中医药青年拔尖人才培养行动,中医临床优秀人才、中医(西学中)优秀人才等各类青年拔尖人才达到70名左右。加强学科带头人、学科后备人才、名医专项、名中医、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的培养,力口强“西学中”、中医临床特色技术传承、中医药创新等骨干人才培养。2 .持续强化基层人才队伍建设。加大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人员配备的支持力度,积极推广“县管乡用”“乡管村用”和人员统一调配、流动制度。合理增加层次中医专业农村定向培养医学生数量。结合基层中医馆建设需求,培养1000名左右中医馆骨干人才。3 .加快搭建人才培养平台。加快建设一批高水平中医药重点学科,并以中医院校附属医院为主体,建设一批中医临床教学培训中心、中医医师规范化培训实践技能考核基地。持续推进各级各类中医药工作室建设,严格管理考评。4 .强化中医药科技创新。深化中药方剂关键物质基础研究,在中药药效物质提纯、中药装备制造等关键技术研发方面取得突破。支持建设临方炮制工作室,加快医学特色院内制剂成果转化。四、保障措施(一)落实项目实施。加强统筹协调,整体推进中医药振兴发展。将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纳入重点工作范畴,明确任务分工,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各项工程落地落实。(二)加强动态评估。组织制定评估方案,开展重大工程实施动态监测和评估,强化全周期监测,增强评估的客观性、准确性和科学性,加强评估结果应用,建立动态调整机制。(三)注重宣传引导。深入宣传中医药振兴发展成效,总结提炼中医药发展经验,讲好中医药故事,不断提升群众对中医药的认可度,营造中医药振兴发展的良好氛围。

    注意事项

    本文(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docx)为本站会员(p**)主动上传,第壹文秘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壹文秘(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1wenmi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1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第壹文秘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壹文秘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