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docx
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课程改革的核心(一)按课表上课。不得擅自停课、调课、请人代课,杜绝旷课。特殊情况需调课或代课时,必须提前报学校教导处,获准后方可施行,并及时通知学生做好相应准备。(二)要面向全体。课堂教学要符合素质教育要求,以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为宗旨。积极推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大胆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三)教学目标明确。体现新课程理念,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组织教学。主次分明,重点突出,抓住关键,剖析难点,注意学生的信息反馈,并及时调整教学过程,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有选择地提供学生参与课堂学习方式(如阅读、讨论、合作、展示、实验、练知。(四)教学过程和谐。教学过程安排紧凑,结构合理,精讲精练,做到讲有中心,练有目的,分析透彻,注重实效,严禁“一言堂”。根据不同学情,多数情况下,教师课堂讲授的时间要控制在20分钟以内为宜。教师要充分发挥其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互相尊重、互相促进、共同发展。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体验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得到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发展。注重讲练结合,每堂课应有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对关键问题教师要精讲点拨,并加强对学困生的指导。(五)教学方法得当。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富有启发性和激励性。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因材施教,营造积极参与、自主探究、乐于合作的学习氛围。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按照新课改理念的要求,把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落到实处,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要高度重视课堂互动,重视学生学习过程及成果的展示,真正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要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特别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会自学、会倾听、会展示、会提问、会讨论、会评价、会质疑、会总结、会拓展。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要及时反馈、及时补充。(六)提升教师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运用能力。重视教学资源的利用和开发,合理使用教学辅助手段。充分利用挂图、标本、录音、录像、课件等教学媒体辅助教学。做好图书室、阅览室、实验室、电脑室、远程教育教学资源和资源库的管理。教师要善于搜集、整理、开发和充分利用资源,为学生更好地研究提供有效的资源帮助。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结合传统教育优秀教学方法,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对提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能力作用,通过教具、课件、网上链接体现思维可视化,拓展课堂教学视野,突破教学重难点。同时要防止课件代替学生思维、想象的行为。禁止以讲实验、画实验、看挂图、看视频等代替学生动手操作。(七)教学目标达成度高。课堂练习设计要典型精当。有利于增强学生对知识的运用,既要防止题海战术,盲目训练,又要关注学生的自主练习与实际体验,真正做到精选、精讲、精练。(八)评价学生多元化。教师应树立“教学评”一体化的意识,科学选择评价方式,合理使用评价工具,妥善运用评价语言,善于发现、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多角度评价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习信心。加强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和互动,以及多种评价方式的综合运用,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评价方式的变革。(九)教学功底扎实。使用普通话上课,语言准确、简练,富有启发性和吸引力;板书规范、条理清晰;演示正确、清楚;教师应具备较强的课堂教学驾驭能力和应变能力,从课堂动态发展的实际出发创造性地使用教学设计,实现预设与生成的和谐统一。关爱学生,教态亲切,恰当运用体态语言,增强教学效果。上课前应按照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准备好本课需用的实验仪器、教具、挂图、多媒体课件及电化教学设备等工作。(十)强化课堂教学的管理意识。上课前要检查学生出勤情况(尤其体育课、实验课、微机课等),上课时要维持好正常的教学秩序,教师不得随意离开教学现场,也不能让学生随意离开教学现场,杜绝上课时间教学现场无教师的现象发生,一旦课堂发生事故必须严格追究责任。教师应严格要求学生遵守课堂规则,课堂内发生的问题,应以任课教师为主负责在课后处理,上课时教师不得随意把学生赶出教室或体罚学生,凡因特殊情况需停止学生上课,必须上报学校教导处同意。(十一)遵守课堂基本规范。各校应制定候课制度,教师应提前到达教室,候课至少1-3分钟。每节课准时授课,严禁迟到,上课时穿着端庄整洁,不穿吊带裙、短裙、背心、拖鞋进入教室,不化浓妆,不坐着上课,不带孩子进教室。严禁课前饮酒、上课吸烟;进教室前关闭手机、不接待客人或从事其它与教学无关的工作。体育教师必须穿运动服、砌靶k课;上课开始和结束,师生应相互问候致礼;按时下课,严谨拖堂,确保学生的课间休息。自习课要有辅导教师,严禁将学生的自习课变成教师的讲授课,维持好自习纪律。(十二)课堂常规检查。检查教师上课情况是学校教学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实施巡察制度和推门听课制度,学校每学期必须有课堂教学检查方案,监测课堂教学效果,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