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808听说故宫收藏的《平复帖》是“天下第一帖”如何聊聊它的特别之处?.docx
-
资源ID:1090668
资源大小:9.83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00808听说故宫收藏的《平复帖》是“天下第一帖”如何聊聊它的特别之处?.docx
听说故宫收藏的平复帖是天下第一帖,如何聊聊它的特别之处1919人已看沅汰的锦囊2020-11-05历史作家,沅汰博物馆指南主编著有南北乱世之三国霸业高澄传等平复帖得名于第一句话"彦先羸瘵,恐难平复"。它本是一封作者问候朋友"彦先的书信,书信的第一句话是说,你身体比较差,生了病后,恐怕完全康复也需要一段时日。平复帖的作者陆机,是西晋著名的文学家,被当时的人称赞“才华像大海一样取之不尽"。陆机前承建安、正始,后启大谢、小谢之山水诗风,是中国文学史上不可或缺之人。多说一句,陆机家可谓"文武双全,三国演义里“火烧连营"、差点儿没把蜀汉皇帝刘备烧死的那一仗,带兵的东吴大都督陆逊,就是陆机的爷爷。平复帖从唐代开始,就一直是收藏家争相收藏的珍品。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宋徽宗和乾隆皇帝,这两个人一个是中国古代书画造诣最高的帝王,一个是最爰收藏的帝王。如果你了解乾隆喜欢给自己的藏品"加印"的习惯,可能会奇怪,连宋徽宗都在平复帖上盖上了自己专属的“双龙小印,为什么乾隆却没在上面留下大量印章呢?其实,这是因为,乾隆很孝顺,母亲皇太后钮祜禄氏每次大寿"也都会献上包括书画在内的奇珍异宝,这其中就包括平复帖。所以,乾隆皇帝很有可能是刚得到平复帖后不久,还没来得及好好鉴赏,没来得及写题跋和加盖印玺,就把这件稀世之宝送给了母亲。纸太脆弱了,比之前用来写字的甲骨、青铜、竹简和丝帛都要脆弱很多。平复帖在中国流传至今的"纸”上书法中,年代最久远,足有1700多年,这是T牛很不容易的事。平复帖一共只有八十四个字(如顶图所示)。但就这八十四个字,迄今为止,只有已故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一个人认全了、认对了。其他人,别说普通人,就连历代的书法家、收藏家也很难有人认全。有的人可以认出几个字,有的人能认出十几个字,这其中也有认错的字。同样是字后人却不认识,这很正常。因为文字诞生后,不是以原始面貌一点不变地保留到今天。最早的甲骨文是带有图画性质的象形文字,而今天我们习惯用的是楷书,从"画到字"经历了一个高度抽象的过程。平复帖上的文字就是在这无数次字形演变中曾经出现和使用过的一种字体。今天会草书的人看了平复帖,可能会觉得它的文字"似草非草,这是因为它上面的文字刚好是“草书"的过渡形态。我们熟知的王羲之作品中的草书,叫"今草",其实是被王羲之简化过的,说是简化,其实是把草书写得更"草"。而他简化的原型,叫章草",是从当时官方字体隶书”的基础上演变出来的一种草书。平复帖就是“章草向"今草"变化过程中的文字。平复帖上的字我们今天不认识,是因为今天我们使用的草书、行书、楷书,几乎都被王羲之改革过,或者是后人在王羲之基础上再次发展后,逐渐成熟起来的。比如,唐代的楷书,就是在王羲之的楷书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而平复帖见证了王羲之改革前,中国古代文字演变过程的一个时段,这也是它除了"最早用纸书写、流传至今”之外的一个重要价值。平复帖可以作为书法珍品欣赏,但没必要以它为范本练习书法。平复帖上的字体、笔法实际上今天已经不再使用。今天使用的文字字形以“楷书"为中心,今天使用的楷书在唐代才真正成熟稳定。如果平复帖的作者陆机到今天来参加书法考级,估计也不会考出好成绩。平复帖从清宫流传到民间,收藏家张伯驹先生第一次看到的时候,就发现它是晋代的真迹,无奈他出不起20万的高价,只能写信说明平复帖价值非常高,一定不能流出境外。后来平复帖被另一位收藏家溥心畲收藏,在"七七事变后,由于他急于用钱给母亲办丧事,于是愿意以4万出售平复帖。当时张伯驹先生凑足款项,说好先付两万,尾款两月之内付清,终于将平复帖买到。幸好他抢先一步,否则另一位古董家白坚甫正打算买下平复帖再转卖日本,索取高价。晚年,张先生又把它捐给了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