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河段系统治理试点示范工程(四标段) 施工图设计总说明.docx
乡镇河段系统治理试点示范工程(四标段)施工图设计总说明一、工程概况1、基本情况乡镇河段系统治理试点示范工程(四标段)位于,分为上段和下段,治理河段总长1.757km。本工程采用主要堤防型式为:上段堤型采用新建仰斜式挡墙+堤顶道路(人行步道)、新建堤顶步道(人行步道)、新建仰斜式挡墙+螺母块护坡+人行步道、新建仰斜式挡墙型式,下段采用新建人行步道、新建衡重式挡墙+人行步道、C20睑护脚、新建衡重式挡墙、新建重力式挡墙、新建镇脚+螺母块护坡型式。上段新建2座人行桥、2座防汛平台和新建道路58.8mn下段疏浚长度240m,新建1座人行桥、I座排洪渠、3座拦河堰、1处水生态修复工程、1座防汛平台和新建道路532.0m。本工程建设任务主要是以防洪护岸为主,兼有防止水土流失、改善交通、美化环境和促进经济发展等综合任务。本工程防洪标准10年一遇。工程堤防级别为5级,主要护岸建筑物按5级建筑物设计,次要建筑物等级为5级。工程河段上段1#桥和下段1#桥洪水标准为50年一遇,工程河段上段2#桥洪水标准为25年一遇。2、合理使用年限及耐久性设计根据水利水电工程合理使用年限及耐久性设计规范(S1.654-2014),本工程等别为V等,其合理使用年限为30年。建筑物所处环境为二类。配筋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低于C25,最小水泥用量260kgn,最大水胶比为0.55,最大叙离子含量0.3%,最大碱含量3.Okg/m3:板、墙碎保护层厚度不得低于25mm,梁、柱墩碎保护层厚度不得低于35mm,钢筋碎结构最大裂缝宽度限值为0.3mm()3、水文气象水磨溪流域地处四川盆地东部,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湿度较大,无霜期长,春季气温回升较早,但常受寒潮影响出现倒春寒,初熨雨量丰沛,盛夏炎热多伏旱,秋多绵雨,冬无严寒,云雾较多。根据流域邻近的开州区气象站1957年2018年实测资料统计:雨季从4月延续至10J,降水量约占全年降水量的87.15%,12月至2月是流域枯季,其降水量约占全年降水量的4.39%。降水量年际变化较大,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260.7mm,最大年降水量1716.4mm(1983年),最小年降水量795.7mm(1988年),相差达920.7mm。暴雨多发生在59月,一次大暴雨过程多为13d,其中大部份雨量集中在24h内。多年平均气温18.5-C,极端最高气温43.4X?,极端最低气温一4.59:多年平均年蒸发量为1138.1mm;多年平均最大风速15.8ms°工程地处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洪水由暴雨形成,洪水发生时间与暴雨一致。每年4月下旬开始进入汛期,大暴雨、大洪水多集中在6、7、8这三月,10月以后,副高南移,雨强减弱,难以形成全年大洪水。流域地处深丘区,上游河谷深切,河道较短,河床比降相对较大,洪水汇流时间短,洪水过程陡涨陡落明显,且多呈尖瘦形单峰过程,洪水历时多在20h,具有山区河流洪水的特点。经点绘余家站实测各月最大流量散布图,可看出本地区洪水有明显的季节变化规律。每年3月下旬开始,随着气温的回升和降雨量增多,流量逐渐加大,4月为汛前过渡期,59月为主汛期,降雨量最丰沛,暴雨频繁,洪水也大,年最大流量主要发生在该期。10月11月上旬为汛后过渡期,随着降雨减少,洪水也小。11月中旬到翌年2月是稳定退水期。根据洪枯水变化规律和施工设计安排,将全年划分为主汛期59月,非汛期1月、2月、3月、4月、IO月、11月、12月及时段10次年3月、10一次年4月、11次年3月、次年4月、12次年1月、12次年2月、12次年3月等15个分期,以供施工设计选用。工程河段上段分期设计洪水成果表表1.1各频率设计值Xp(m)P=IO%P=20%P=33.3%I月1.020.690.472月1.380.760.413月5.903.421.944月50.9624.3111.0110月59.8427.5112.0511月18.638.743.92(2)地层岩性场地出露侏罗系中统上沙溪庙组(JN)及第四系地层,现将地层由新至老分述如下:I)人工堆积层(QI):主要为杂填土、浆砌条石、堤身填土和混凝土。杂填土主要为弃渣、回填砾石土等,具架空现象,杂乱堆积,层厚0530m,主要分布于沿河两岸场镇基础、施工区、土质堡坎一带。浆砌条石主要由砂岩条石砌筑而成,主要分布在部分房屋堡坎一带。混凝土主要位于已建堤防镇脚、公路桥桥墩等位置。2)滑坡堆积层(Q产*:岩性为褐色、黄褐色碎石土,碎石成分主要为砂岩及泥岩,含量约占20-30%,在工程区范围紧挨开州区天和中学。3)崩坡积层(QfT):岩性为孤块碎石土,块石成分多为砂岩,局部为泥岩,粒径一般1050cm,大者50Cm以上,含量约占6070%,在工程区右岸局部分布。4)冲洪积层(QW%):河床以砂卵砾石为主,湿,松散稍密,主要由砂岩质卵石、砾石、漂石及中砂组成,卵石占约4565%,砂充填其中,含枯粒,局部为砾石及漂石,通过钻孔揭示,厚度一般为5.57.8m,在工程区河床大面积分布。河床两岸上部阶地多为粉质粘土,颜色以褐色为主,可塑状态,部分区域含砂较重。5)残坡积层(QFM):岩性为粉质粘土夹碎石,厚度一般054.0m,粉质粘土呈褐色,多呈可塑状。碎石多以砂岩为主,见少量泥岩片,呈强风化状。主要分布于工程区两岸缓坡一带。6)侏罗系中统上沙漠庙组(三):工程区岩性主要为含钙质结核的紫红色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与灰白色长石石英砂岩成不等厚互层。泥岩多呈浅紫红色灰紫色,成分主要以粘土矿物为主,次为泥质物,粉砂泥质及泥质结构,薄层状构造,局部含有灰绿色砂质条带及石膏脉。砂岩呈浅紫色灰白色,成分以长石、石英为主,次为云母等,中细粒结构,薄中厚层状,泥钙质胶结。主要在沿河两岸斜坡中上部及局部陡坡段出露。(3)地质构造工程河段均位于正坝温泉冲背斜南东翼,岩层产状:倾向163175。,倾角6178。°受构造作用膨响,砂岩中主要发育以下两组裂隙:第一组走向290。,倾向200。,倾角80。,裂隙面较平直,局部贯通性较好,结合差,微张张开l2mm,少量岩屑充填。裂隙结合程度差,为硬性结构面。12月2.181.310.7610次年3月67.1232.9415.3010次年4月96.3650.3425.1711次年3月21.7111.095.42次年4月59.3428.7513.3212次年I月2331.420.8512次年2月2.651.651.0012次年3月6.714.172.53工程河段下段分期设计洪水成果表表1.2各频率设计值Xp(m3s)P=10%P=20%P=33.3%I月1.591.070.732月2.141.190.633月9.145.303.004月79.0137.6917.0610月92.7942.6618.69“月28.8913.546.0812月3.392.031.1910次年3月104.0751.0823.7210次年4月149.4178.0539.03次年3月33.6717.208.40次年4月92.0244.5820.6612次年1月3.622.201.3212次年2月4.112.561.5512次年3月10.416.473.924、工程地质条件(I)地形地貌工区分为上下两段,其河段均位于四川盆地东北部边缘,为低山丘陵地貌,主要地貌有斜坡、陡崖、冲沟及阶地等。河道在工程区蜿蜒曲折,整体大致流向由南西北东方向。工区段河谷般宽1540m,河床高程394.8O435.9Om,河谷断面形态呈开阔型。两岸地形主要以冲洪积的阶地平台为主,阶地平台与河床之间有建筑物及农田的地段多为已建挡墙+斜坡护坡,局部见天然陡坎;坡后为已成建筑或阶地,阶面宽一般5O12Om,阶地后缘多为斜坡及缓坡。现状。分述如下:左岸共计1段,长度为240.26m,包含:SZO+657.35-SZO+897.6I.右岸共计2段,长度为112.84m,包含:SY0+691.02-SY0+785.86.SY0+827.47-SY(¼845.47o新建堤防段:本工程河段新建堤防段共计1433.78m,均位于本工程河段上,为已成干砌块石挡墙老化段、稳定性差的天然土质岸坡段。分述如下:左岸共计3段,左岸长度为657.35m,包含:SZ0+000.00SZ0+326.36、SZ0+326.36SZO+467.64xSZ0+467.64-SZ0+657.35o右岸共计5段,长度为776.43m,包含:SY0+000.00SY(>4130.57、SYO+130.57SYQ÷225.81、SYO+225.81TY0+691.02、SYO785.86-SY0+827.47SYO+845.47-SY0+889.27其中SZO+000.00SZO+326.36'SZ0+467.64-SZ0+657.35段堤型采用新建仰斜式挡墙+堤顶道路:SZ0+32636SZ(H46Z64段堤型采用新建堤顶步道:SY(H(XX).OOSYO+130.57段堤型采用新建仰斜式挡墙+螺母块护坡+人行步道;SYO+130.57-SYO+225.81段堤型采用新建人行步道;SY0+225.81-SY0+691.02段堤型采用新建仰斜式挡墙+人行步道:SY0+785.86-SYO+827.47.SY0+84547SY0+889.27段堤型采用新建仰斜式挡墙。堤防顶高程为设计堤顶高程或现状地面高程处,实施后全部防洪达标。Bs跨河建筑物工程本工程现状跨河建筑物共计2座公路桥,由于桥梁现状较好,结构安全,本次设计均予以保留,维持现状不变。为方便群众出行,新增2座人行桥,采用钢筋碎结构。C、防汛平台工程本工程新建2座防汛平台,采用碎路面,总面积为597n0D、道路联通工程本工程新建联通道路长58.78m,宽2.0m,采用碎路面。1.2下段A、疏浚工程第二组走向50。,倾向320。,倾角75。,裂面较平直,呈微张,裂隙延伸长多1.02lm,裂面平直。裂隙结合程度差,为硬性结构面。(4)水文地质工程区水文地质条件较简单,按赋存条件可分为第四系孔隙水、基岩裂隙水。第四系孔隙水主要赋存于透水性较好的冲洪积砂卵砾石中,入渗、渗透和赋存条件较好,地下水水量较丰富,主要接受地表水体和大气降水的补给,向工程区河段排泄,经调查地表未见泉点出露。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于厚砂岩中。砂岩裂隙较发育,连通性较好,为主要含水层:泥岩为隔水层,裂隙发育程度差,连通性差,起阻水作用,粉砂岩介于二者之间,多发育浅表层网状风化裂隙水。工程区基岩裂隙水水量贫乏,未见有集中地下水出露点,地下水主要以散浸的形式排泄出地表。(5)地震本区属弱宸地质环境,地震活动水平较低,根据1:400万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的划定,本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相应地震基本烈度为Vl度,地宸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三二、工程建设内容1、工程总体布置开州区小江流域丰乐、白鹤等乡镇河段系统治理试点示范工程(四标段)位于开州区天和镇,分为上段和下段,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