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第壹文秘!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第壹文秘
全部分类
  • 幼儿/小学教育>
  • 中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考试>
  • 外语学习>
  • 资格/认证考试>
  • 论文>
  • IT计算机>
  • 法律/法学>
  • 建筑/环境>
  • 通信/电子>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第壹文秘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2024年补锅散文.docx

    • 资源ID:1037182       资源大小:11.57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如果您不填写信息,系统将为您自动创建临时账号,适用于临时下载。
    如果您填写信息,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系统自动生成),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24年补锅散文.docx

    2024年补锅散文补锅散文补锅散文时间:2022-07-1104:22:30短篇散文投诉投稿相关推荐补锅散文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经常看到散文吧?散文分为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哲理散文。相信很多人都觉得散文很难写吧?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补锅散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久居城市,看惯了一张张原本熟悉却又陌生的面孔,被冷漠氛围压抑的心境渐感疲累。于是就眷恋起了故乡,自然回忆起补锅的老杨师傅。老家位于豫东黄泛区腹地的贾鲁河东岸,穷且偏僻。上世纪60年代,因雨水量偏多的缘故,每逢夏季,30米宽的河面水量暴涨,浑黄的水花吞噬着岸边的淤泥块,一忽儿就窜上了河沿,继而遍野漫开来,直漫到村子西岗下。远远望去,河滩上水汪一片,让人一眼瞅不到尽头。这时候雄一能显示路径的是河心那座只露出半截脊梁骨的小木桥和忽隐忽现的芦苇尖儿。俗话说:"远怕水,近怕鬼"。鬼乃迷信之物,无从考究。单说这水,满河滩激流湍湍,陌生人瞅一眼不免"望河生畏".而熟知水性的人却并不在意,要过河了,脱掉长裤往脖子里一搭拉,光脚踩着芦苇尖儿直接朝前边趟去,趟到从岗顶瞅不清鼻眼了,那水也只是腿肚深。每逢这个季节,老杨师傅总爱挑着担子涉水过河来揽生意。老杨师傅家住河西10公里的北曹村,据说那里是三国时期曹操屯兵的北大营。印象中的老杨师傅瘦高个,背有点驼,黑髅髅的刀条脸上一下巴颂胡子荏,硬撅撅如钢针一般,说话时撅着胡子茬满脸笑得像盛开的菊花。老杨师傅挑着沉甸甸的担子出没在河滩的林荫里,嘴里哼着几句变调的梆子戏:我这走过了一洼又一洼,洼洼地里好庄稼空旷的河滩上四野静穆,村里人远在岗顶就能听见老杨师傅那抑扬顿挫的沙哑嗓音,手搭凉棚瞅着他将那片阻森可怖的柳林甩在身后,拐弯抹角登上晃悠悠的小木桥,如释重负地长出一口气。村子西岗顶有一片柿树园,老态龙钟的树干上枝繁叶茂,显示出极强的生命力。又兼傍河而立,凉风送爽,三伏天是村人心目中的"避暑圣地".老杨师傅选一个大树凉荫揖下挑子歇脚,撩起灰不拉叽的白汗衫抹一把满脸汗水,然后冲街口一声悠长地吆喝:"锢漏锅钉锅,配钥匙配锁簧嘲"应着这声吆喝,村里的大人孩子纷纷走出家门,一窝蜂朝老柿树园聚拢,有人顺便从家里掂出来一瓦罐桑叶茶,老杨师傅也不客气,对着壶嘴咕咕嘟嘟喝一气。有人递过来一杆旱烟袋,老杨师傅坐在J扎上吸溜得烟锅滋滋啦啦冒火星。这时候,一群愣头小子嬉皮笑脸挤进人堆,性急地问道:"老杨师傅,快说说,外头都有啥新鲜事。"老杨师傅眯眼喷一口烟雾,抢白说:"急啥哩如今的大闺女愣小子不要媒人说和成双成对搂抱在一块您敢吗?"老杨师傅一撅胡子,"嗯"地一声,逗得愣头小子立马炸了窝,就连远处站立的大闺女小媳妇也你推我操,咯咯笑地羞红了脸。老杨师傅的到来,给我们这个几乎与外界隔绝的偏远小村平添了热闹气氛。老杨师傅一锅接一锅地吸着旱烟,好像忘记了自个冒险涉水来是招揽生意的,那架势颇似一个说书艺人,一股脑儿把走街串巷的稀奇古怪见闻倾倒出来:眼下的妇女不时兴穿"司令布"(士林布)衣裳,都换上"猪拱呢"(直贡呢)了,还有城里卖的"话匣子"打开电门能说会唱,三天三夜不吃不喝唱不完的梆子戏。老杨师傅直喷到日上头顶,女人站街口扯嗓门冲孩子的名字喊叫自家男人吃晌午饭了,才嘴角冒沫地煞住话头。这时候,有人给老杨师傅端来一碗豆杂面芝麻叶汤面条,还有人拿来一个冒热气的红薯干面窝窝头,窝窝壳篓里舀一勺红澄澄的辣椒拌蒜泥老杨师傅也不推辞,就跟自个家里头一样随便,吃喝得有滋有味回想起来,这已经是50年前的往事了。那时候,我们村子的北、西、南三面环水,夏季暴涨的河水将村人与外界隔断电影戏曲几乎跟这里无缘即便是小生意人肩险趟水过来一两个,针头线脑,使劲J1.三价,话不投机,很难谈得拢。村人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像蚂蚁一般劳碌地打发岁月。麦罢天,男人拾掇一遍秋作物,地里没活儿干,便聚集在岗顶的老柿树下,闷烟吸够了,闲话也扯淡了,头枕一双臭鞋打呼噜睡懒觉。这当儿,村人巴望着老杨师傅来游乡,不仅修理家什方便,最要紧是能给沉闷的生活带来欢乐,借此松弛一下常年负荷沉重的心绪。记不清刃阵那月,老杨师傅跟我们村子结下了不解之缘,每当村人寂寞得要打瞌睡时,那高挑的身影一准出现在河滩上。在我儿时的记忆里,老杨师傅每年游来,总要耽搁三五天,歇足喷够了,在人们的欢声笑语中生炉子做生意。村人把家里积攒的烂锅破盆掂出来,间或有人捧出个两半的瓦罐,老杨师傅也乐意收下,修好了不能装水,盛一些面和盐之类的东西,穷日子凑合着过。老杨师傅干活最讲究,不说话不吸烟,满脸的笑纹绷得像桑树皮一样紧巴,即便是一只毛把钱的烂碗,搁手里就跟大闺女绣花一般,谨慎地用钻头打眼,钉锯子,抹油灰,一道工序不少。修补完T牛器物,老杨师傅长舒一口气,眯眼反复端详残缺处,直到确认无甚遗漏了,便笑呵呵递上来物归原主。至于价钱,老杨师傅从不计较,给一个是单,给俩成双,只要你拿得出手,他就乐呵呵地收下,那笑容是真诚的,丝毫没有江湖人力的故作的皮肉之态。光阴飞逝,斗转星移。如今的故乡不再封闭,村南村北修建了可供汽车通行的两座大桥,满大街绿树掩映中的小楼拔地而起,随着液化气、电磁炉的普及,铝锅、高压锅进入农家取代了大铁锅,聚酯塑料用品也逐渐替代了瓷器,让锯锅这种繁衍上千年的手艺人慢慢消失了,老杨师傅的欢声笑语永远定格在了那个年代的生活画卷里。宁静的夜晚,思乡心切的我凝视着满天星斗,禁不住在想,老杨师傅还在吗?家传的手艺是否有人传承?昔日老柿树园里那浓浓的乡情还能够再现吗.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注意事项

    本文(2024年补锅散文.docx)为本站会员(p**)主动上传,第壹文秘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壹文秘(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1wenmi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1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第壹文秘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壹文秘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