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L_T 2626-2023 输变电工程合成孔径雷达监测技术规程.docx
-
资源ID:1023703
资源大小:390.52KB
全文页数:5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DL_T 2626-2023 输变电工程合成孔径雷达监测技术规程.docx
ICS07.040CCSA7579D1.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PD1./T26262023输变电工程合成孔径雷达监测技术规程Technicalcodeforthepowertransmissionandtransformationprojectsmonitoringbysyntheticapertureradar2023-05-26发布2023-11-26实施国家能源局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输变电工程合成孔径雷达监测技术规程TechnicalcodeforthepowertransmissionandtransformationprojectsmonitoringbysyntheticapertureradarD1./T26262023主编机构: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批准部门:国家能源局施行日期:2023年11月26日2023北京国家能源局公告2023年第4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能源标准化管理办法,国家能源局批准新能源基地送电配置新型储能规划技术导则等310项能源行业标准(附件1)、CodeforSeismicDesignofHydropowerProjects等19项能源行业标准外文版(附件2),现予以发布。附件:1.能源行业标准目录2.能源行业标准外文版目录国家能源局2023年5月26日附件1能源行业标准目录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代替标准采标号出版机构批准日期实施日期.265D1./T26262023输变电工程合成孔径雷达监测技术规程中国电力出版社2023-05-262023-11-26附件2能源行业标准外文版目录(略)根据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关于下达2019年能源领域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及英文版翻译出版计划的通知(国能综通科技(2019)58号)的要求,规程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近年来输变电工程合成孔径雷达监测技术方面的实践经验,吸收该领域的有关科研和技术发展的成果,参考有关国内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本规程。本规程共有8章和6个附录,主要技术内容包括:基本规定、技术准备、SAR数据获取、SAR数据处理、沉降分析、质量控制。本规程由国家能源局负责管理,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管理中心提出,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输变电工程遥感测量标准化技术委员会(CEC/TC14)负责日常管理,由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武汉南瑞有限责任公司负责具体内容解释。本规程在执行过程中的意见或建议反馈至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管理中心(地址:北京市白广路二条一号,邮编:100761)o本规程主编单位: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武汉南瑞有限责任公司本规程参编单位:国网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湖南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武汉大学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本规程主要起草人:严碧武范鹏袁兆祥齐立忠张正加曾德培赵斌滨李陶王学良谷山强孟刚赵春晖李小雁章涵沈厚明刘毅龚浩汪浩赵淳李健郑雷罗浩李涛孙小虎张亚平高群策马雪倩本规程主要审查人:常增亮宋坤韩文军程正逢穆伟光张济勇薛艳东张阳朱宏波代宏柏冯发杰雷伟刚杜全维李少龙许邦鑫目次1总则12术语和缩略语22.1 术语22.2 缩略语33基本规定54 技术准备64.1 资料搜集64.2 技术设计65 SAR数据获取85.1 一般规定85.2 输电线路通道区域85.3 站址区域95.4 成果资料106 SAR数据处理116.1 一般规定116.2 输电线路通道区域136.3 站址区域136.4 成果资料147沉降分析157.1 一般规定157.2 输电线路通道区域157.3 站址区域167.4 成果资料168质量控制17附录ASAR数据处理技术流程19附录B监测点目标时序曲线图23附录C剖面线分析图24附录D沉降速率等值线图25附录E沉降分层设色图26附录F形变面积统计表28本规程用词说明29引用标准名录30附:条文说明31Contents1 Generalprovisions12 Termsandabbreviations22.1 Terms22.2 Abbreviations33 Basicrequirements54 Technicalpreparation64.1 Datacollection64.2 Technicaldesign65 SARdataacquisition85.1 Generalrequirements85.2 Transmissionlinechannelarea85.3 Stationsitearea95.4 Achievementdata106 SARdataprocessing116.1 Generalrequirements116.2 Transmissionlinechannelarea136.3 Stationsitearea136.4 Achievementdata147 Settlementanalysis157.1 Generalrequirements157.2 Transmissionlinechannelarea157.3 Stationsitearea167.4 Achievementdata168 Qualitycontrol17Appendix A SARdataprocessingtechnologyflow19VHAppendix B Monitoringpointtargettimesequencediagram23Appendix C Sectionlineanalysisdiagram24Appendix D Settlementratecontourmap25Appendix E Sedimentationlayeredcolordiagram26Appendix F Deformationareastatisticaltable28Explanationofwordinginthiscode291.istofquotedstandards30Addition:Explanationofprovisions31VI11i总贝U1.0.1为了适应输变电工程合成孔径雷达监测技术的发展,规范输变电工程合成孔径雷达监测的技术要求,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质量可靠、安全实用,制定本规程。1.0.2本规程适用于采用星载合成孔径雷达监测技术进行输变电工程区域地面沉降监测工作。1.0.3本规程以中误差作为衡量测量精度的标准,并以2倍中误差为极限测量误差。1. 0.4输变电工程合成孔径雷达监测工作除应符合本规程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术语和缩略语2.1术语2. 1.1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apertureradar利用雷达与目标的相对运动,把小尺寸真实天线孔径在不同位置条件下获取的回波信号,用成像数据处理方法合成为等效于利用大尺寸天线孔径获取回波信号的雷达系统。2. 1.2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terferometricsyntheticapertureradar利用同一地区不同期次SAR数据中的相位信息进行干涉测量的技术,特指利用SAR数据开展地面沉降监测的空间大地测量技术。2. 1.3地面沉降监测groundsettlementmonitoring定期采用多种测量手段重复测量地面高程变化,分析地面沉降灾害动态变化的工作。2.1. 4干涉条纹图interferogram将经过精确配准后的两景SAR影像的干涉相位相减形成的条纹图。2.2. 5相干系数coherence用于衡量两幅SAR影像同名像素雷达后向散射回波信号的相关程度,是干涉条纹图质量的表征量之一。2.1.6本目位解缠phaseunwrapping从干涉数据获取的相位数据中恢复真实相位信息的过程。2.1.7永久散射体persistentScatterer对雷达波的后向散射强度较强,且散射过程特性在时序上保持稳定的各种地物目标。2. 1.8角反射器cornerreflector可将雷达入射信号沿原路径反射回去,并在SAR图像上形成高强度信号的人工装置。3. 1.9空间基线spatialbaseline同一地区两景SAR影像上同名点对应的成像时刻卫星轨道之间空间距离上的连线。4. 1.10时间基线temporalbaseline监测同一地区的两景SAR数据的获取时间间隔。5. 1.11狄诺尼三角网delaunaytriangulation一系列相连的但不重叠的三角形集合,且三角形的外接圆不包含这个面域的其他任何点。2.1.12视线向lineofsight雷达传感器照射地面的方向。2.2缩略语ADT:AD检验(AnderSonDarlingtest)ADI:幅度离差指数(amplitudedispersionindex)DEM: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elevationmodel)DOM:数字正射影像图(digitalorthophotomap)D-InSAR:差分干涉测量(differentialinterferometricsyntheticapertureradar)DS:分布式散射体(distributedscatterer)DS-InSAR:分布式散射体干涉测量(distributedscattererInSAR)GNSS: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navigationsatellitesystem)InSAR: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terferometricSAR)KST:KS检验(KoImOgOrOVSmirnovtest)1.OS:视线向(lineofsight)PS:永久散射体(persistentscatterer)PS-InSAR:永久散射体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PerSiStentScattererInSAR)SAR: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叩ertureradar)SBAS-InSAR:短基线集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SmalIbaselinesubsetsInSAR)S1.C:单视复图像(singlelookcomplex)SVD:奇异值分解(singularvaluedecomposition)SHP:统计同质像元(statisticallyhomogenuspixel)3基本规定3. 0.1同一工程的平面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应保持一致。3. 0.2地面沉降监测作业前,应了解工程项目的要求,并应搜集、分析、检核和利用已有资料,制订经济合理的技术方案。6. 0.3使用的测量仪器设备应按规定定期检定,且每次作业前应进行检查,使用的专业软件应经过评审或验证。3.0.4当沉降速率大于40mma时,宜采用不低于四等高程精度的GNSS、三角高程、水准等测量方法对监测结果进行验证。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