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医学、卫生学资源
(共8319
份)
用时:15ms
-
卫生院均等办工作人员工作职责1、在均等办主任及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指导下,熟悉并掌握辖区内各类慢性疾病人群、重性精神病人、居民因急、慢性疾病、创伤、老年病及残疾等基本情况,患者的个人信息、资料以及变动情.
-
中心卫生院过敏性休克业务培训测试题科室:姓名:得分:一、单项选择题每题4分1、发生青霉索过敏性休克时临床上最早出现的病症常是()A烦躁不安、压下降B四肢麻木、头晕眼花C腹痛、腹泻D发缙、钝苍白E皮肤瘙.
-
卫生和人员健康管理规定1、为确保药品质量,根据药品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医疗机构规范药房建设相关规定和本单位的各项管理制度,特制订本制度。2、分管质量的院领导对药房卫生和员工个人卫生负全面责任,并明确各岗.
-
医院感染爆发报告与控制制度医院感染爆发报告与控制制度充分发挥医院感染监控作用科室监控小组成员及时发现医院感染病例并报告感染管理科;感染管理科专职人员调查、收集、整理、分析有关医院感染的各种监测资料,及.
-
医务人员麻风病防治知识考核试卷(照着填)县(市)医务人员类型:临床医生(照着填)是否参加过麻风病培训:是哪一年参加的培训:2024培训方式为:集中由省级专家培训;(勾这个)集中由县级专家培训;由乡镇医.
-
(培训前)单位:姓名:成绩:一、填空题。(每空5分)1、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指出生()小时内完成第一针接种。2、接种卡介苗,是实施国家免疫规划常规免疫接种疫苗之一,也是我国()综合性预防控制措施之一。.
-
艾滋病防治知识1、什么是艾滋病艾滋病全称叫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从全称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免疫缺陷病,这个病不是天生的,是后天获得的,导致这种病的是一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这种病毒后人体免疫系统受到.
-
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比较常见的冬季传染病包括:流感、流行性脑脊膜炎、麻疹、风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等。一、流行性感冒: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其发病率占传染病之首位。临床表.
-
强化安全意识!谨防食源性疾病!1、今天为何要谈论这个话题呢?今年以来我县各医疗机构通过食源性疾病监测网上报食源性疾病病例八百余例,我们通过对历年来的上报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食源性疾病病例在每年的夏.
-
传染病防治应急处理与救援预案一目的施工现场人员多,周围环境复杂,特别海生物食用,一旦发生传染性、流行性、季节性疾病等,将会导致施工现场人员的生命健康受到威胁和直接的经济损失。为确保项目部传染病发生以后.
-
传染病疫情报告知识一、责任报告单位和报告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采供血机构均为责任报告单位;其执行职务的人员和乡村医生、个体开业医生为责任报告人。同时必须按照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进行疫情报.
-
学校防范一氧化碳中毒应急方案一、应急响应组织架构1.指挥部:学校校长担任指挥部负责人,负责全面指挥、协调应急工作。2应急小组:由校医、保卫干部、后勤处职员等组成,分工明确,配合指挥部进行具体应急工作。.
-
传染病防治法知识试题及答案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可分为OOA.甲类、乙类B.甲类、乙类、丙类C.A类、B类6.对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污水、污物、场所和物品,有关单位和个人必须OA.
-
A、劳动者B、用人单位C、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D、劳动者和用人单位9 .用人单位不得安排有职业禁忌的劳动者从事()的作业。A、重体力劳动B、有毒C、危险D、其所禁忌10 .用人单位应当依照法律、法规.
-
里特强Wi主fRlRlli三三第22个全国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2024年4日”日5日旧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民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医疗保障局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中华全国总工会
-
医院医务人员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职责1、严格执行消毒、灭菌、隔离、无菌操作(包括洗手)技术和规程。2、掌握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原则,做到合理、安全、经济适用。3、认真掌握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发现医院感染病.
-
附件1职业病诊断鉴定专家讨论记录编号:第页共一页鉴定事项:鉴定主持人:鉴定时间:年月一日时分至日时分鉴定地点:记录人:一、鉴定委员会专家个人意见:二、鉴别诊断:三、综合分析:四、表决情况五、鉴定结论六.
-
高血压对肾脏危害并预防措施一、高血压对肾脏有何危害?目前我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18.8%(全国患病人数约1.6亿),高血压的治疗率为24.7%,控制率仅为6.1%o高血压长期得不到有效控制会引起全身的.
-
高血压病的“未病先防”高血压病常见于阴虚、痰湿、湿热等体质类型者,其它体质高血压发病倾向较少。可采用以下防护手段调理,达到固本培元、阴平阳秘的状态,降低高血压病的发病率。一、情志调理保持情志舒畅,必境.
-
采血管管理制度采血管管理制度1 .制度目的本制度旨在规范医院内采血管的管理,确保患者采血操作的安全和精确性,避免产生患者不必要的伤害和医疗纠纷,并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安全性。2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