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革热防控工作方案登革热为蚊媒传播的急性传染病,以发热、全身肌肉和骨关节痛、皮疹、乏力为主要特征,一旦出现疫情,易造成广泛传播。为及时发现登革热蚊媒传染病,有效开展预测预警和应急处置措施,特制定本方案.
-
医疗、预防、保健机构医师聘用证明姓名性别年龄照片起聘时间执业级别(请打)执业医如执业助理医师执业类别(谙按医师资格证所属打):I.临床2.口腔3.中医4.公共卫生执业范围(请按专业选取):I.临床类:.
-
一、患者发生,血反应的Si防与处理流程1.预防1.1 认真鉴定血型及交叉配血试验,护士执行操作首先做到三查七对。1.2 以输同型血为原则.1.3 血库的血存储不得超过21天,不要加温,护士取血的过程中.
-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一、本标准规定了医务人员手卫生的管理与基本要求、手卫生设施、洗手与卫生手消毒、外科手消毒、手卫生效果监测等。二、术语和定义手卫生:为医务人员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三、范.
-
医护人员职业暴露处理及报告制度一、HIV暴露应急处理1 .保持镇静,迅速、敏捷地按常规脱去手套。2 .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黏膜。3 .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
-
公民个人隐私的内容包括什么要注意区分个人隐私与隐私权的法律概念和区别:1.个人隐私是指公民个人生活中不愿为他人公开或知悉的秘密,而不是公民个人在工作中不愿为他人公开或知悉的秘密。例如,公民个人的私人存.
-
我国4500万3岁以下的婴幼儿中,近40生活在农村地区.2019年,一项对中国防困地区1800多名6-11月龄婴幼儿的跟踪谢查结果发现,未能得到良好照养的婴幼儿存在认知滞后风险的比例从6-11月龄的1.
-
免疫接种异常反应报告、调查、处理制度一、报告1、发生一般反应给予及时处理,做好对儿童家长的解释工作,并作好异常反应记录。2、发生接种异常反应后及时积极处理并同时报告至预防保健科,由预防保健科向院领导及.
-
传染性疾病事故应急措施序号应急措施主要内容1管理传染源(1)发现后,对疫源地进行封锁,彻底消毒;患者隔离治疗,转运时应戴口罩。2消除传染源早发现(1)早发现传染病人;早报告(2)早向卫生防疫部门报告传.
-
体检中心医院感染管理质量考核标准(分值:100分)朋控事目项目内容分值质拄方式扣分标淮扣分蛆织管理与制度k姐织与制度建设:1.1.科室有医院感染管理兼职侦控人员及联货.1.2建立并定期完善本科室医院感.
-
登革热防控工作方案登革热是一种通过白纹伊蚊叮咬传播的急性传染病,传播迅猛,发病率高,人群普遍易感,容易引起暴发流行,是我市重点防控的传染病之一。为有效预防和控制登革热,防止疫情扩散流行,保障人民群众健.
-
登革热防控工作方案为全面做好2024年登革热防控工作,确保不爆发本地登革热疫情,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结合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一、工作原则按照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政府主导与群众自发并.
-
临床二线医师职责一、为加强各项医疗制度管理,保证各医疗环节工作有序进行,临床二线值班医师实行24小时值班制,不得擅离岗位。二、掌握了解科室危重病人情况,负责处理值班医师不能解决的问题。三、有权决定收治.
-
XXXX中学防一氧化碳中毒应急预案为了切实保障师生的身心健康,积极预防在校师生发生一氧化碳中毒事件,保障全校师生员工健康的学习、工作、生活以及学校各项工作的有序、顺利开展,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特制订本预.
-
不同消毒对象的预防性消毒方法一览表消毒对象预防性消毒方法用量作用时间室内空气上午和下午至少开窗通风1次每次230min紫外灯照射1.5wm330min环境、一般物体表面O.050.1%过氯乙酸擦拭消毒.
-
登革热防控工作方案登革热是由14型登革病毒引起、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叮咬传播的严重威胁人民身体健康的急性传染病。为早期发现和有效控制登革热疫情,切实保障我街道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结合我.
-
2024痛风急性期管理要点(全文)估计每100个中国人中有1-3例痛风患者,而高尿酸血症可达14例,呈逐年上升趋势。除改善生活方式外,药物治疗在痼风管理中亦扮演着重要角色。在痛风不同疾病阶段,治疗药物.
-
食源性疾病监测培训试题一、选择题IY食源性疾病报告名录包含了多少病种?()单选题*A.34种B、35种C, 36种D、37种2 .食源性疾病监测有法可依,遵循的是()单选题-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
-
2024年动物检疫站(高级动物防疫检疫)技能及理论知识考试题库与答案一、单选题1 .在进行动物疫病防控时,关于“疫苗冷链管理”的重要性,理解不正确的是:A、确保疫苗在运愉和储存过程中保持有效性B、疫苗.
-
随着盛熨时节的到来,高温、高湿以及强烈紫外线成为户外工作者不可避免的工作环境挑战。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劳动者特别容易患上一系列职业疾病,如中暑、皮肤病、心血管系统疾患等。因此,探讨如何有效防止这些“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