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医学、卫生学资源
(共8319
份)
用时:28ms
-
学院传染病预防管理制度学院领导高度重视传染病防治工作,明确校长为学院传染病防治工作第一责任人,确定专人负责预防保健工作并有疫情报告人,结合学院实际情况制度如下:一、积极开展预防传染病的卫生健康教育,积.
-
学校疫情防控汇报1为全面抓实安全风险防范和疫情防控常态化工作,确保“生命至上、安全第一”,我院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州、县关于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有关要求,严格按照上级部门的专题部署,我院高度重视.
-
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制度一、院感科每年年初制定出该年度的培训计划。二、按培训计划组织全院职工医疗废物处理,医院感染政策、法规和职业防护相关知识的培训和考试。三、全院医务人员、行管人员及工勤人员都必须积.
-
医院感染监测制度一、出现医院感染散发病例,经治医师应及时向本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组长汇报,并于24小时内填表报医院感染管理科。二、特殊感染或暴发医院感染流行时,及时调查研究,采取措施,并报告医院感染管.
-
医院感染管理考核细则评价项目、内容分值评价标准一、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情况10分1.建立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职责明确2无名单不得分,管理小组职责不明确T分2.有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消毒隔离灭菌制度2没有制.
-
医院感染管理各部门职责一、医院感染管理科:1.对有关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和指导;2 .对医院感染及其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监测、分析和反馈,针对问题提出控制措施并指导实施;3 .
-
医院感染监测报告制度一、根据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要求,医院必须对住院病人进行医院感染病例监测,以及时掌握本院医院感染发病率、高发部位、高发科室、高危因素、病原体特点及耐药性等,为医院感染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
医院各科室消毒隔离制度消毒隔离制度1 .医务人员上班时间要衣帽整齐,下班就餐,开会时应脱去工作服,进行前戴口罩。工作服及口罩要定期清洗、更换,保持清洁。2 .诊疗,护理操作诊疗、换药、处置工作前后均应.
-
医疗机构环境清洁、消毒方案范文结合目前新冠疫情防控形势,根据WS/T512-2016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管理规范等相关文件,特制定我院环境物体表面清洁消毒相关要求如下:一、普通门诊、医技科室、普.
-
关于疫情防控最新要求14日下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就医疗卫生服务和药品生产供应有关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当务之急是保障好群众就医用药当前,疫情防控的工作目标是保健康、防重症,当务之急是保障好群众的就医用.
-
2022年进一步优化落实疫情防控措施汇编(12篇)目录1.XX发布最新防控措施32 .XX盟疫情防控指挥部关于进一步优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63 .XX省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落实国家.
-
附件6中医药特色健康管理服务包(颈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一、个人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身份证号、电话号码、婚姻状况、职业、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年限、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数量、大小、家族史、肥胖指.
-
附件1中医药特色健康管理服务包(青少年近视)一、个人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身份证号、电话号码、家族史。二、体检项目(一)中医体检项目1 .舌脉诊;2 .体质辨识。(二)西医体检项目1 .必查.
-
药房医院感染管理办法一、中、西药房工作人员衣帽穿戴整洁、发放药物前用流动水和皂液洗手,工作结束后及时洗手及手卫生。二、每年一次健康体检,如有传染病者暂时调离岗位。三、药房室内保持清洁整齐,每日清洁擦拭.
-
职业病的四级预防职业性病伤既是一类人为的疾病,应按四级预防措施,来保护接触人群的健康。原始级预防原始级预防的目标是用立法手段,经济政策,改变生活习惯,避免已知增加发病危险的社会,经济,文化生活因素,以.
-
疫情防控清洁消毒方案疫情防控清洁消毒方案1(一)组织领导。1.建立疫情防控工作机制。住宿企业负责人全面负责防控工作,制定并实施防控方案和应急预案,划片分区,责任到人。建立企业内的感染控制与隔离制度、流.
-
生命体征测量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一.体温监测1 .汞中毒(1)发生原因体温计质量不符合要求,有破损;患者在测量体温时不慎将体温计损坏;护士选择测量体温的方法不正确。(2)临床表现咽部肿痛、流涎、口渴、腹.
-
疫情期间单位食堂安全防范措施2篇供借鉴各机关、企事业单位食堂:为贯彻落实全省市场监管系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电视电话会议要求,加强疫情防控期间机关企事业单位、医疗机构、养老机构、工地等单.
-
疫情公共场所消毒消杀工作方案及流程篇一:疫情公共场所消毒消杀工作方案一、消毒原则1、消毒范围与对象在新型冠状病毒流行期间,文化娱乐场所(电影院、KTV、剧院、室内游乐场等)、车站候车室(包括地铁运行站.
-
疫苗冷藏保管办法一、疫苗要有专人负责,做好疫苗的储存工作。二、在接收疫苗时,对疫苗品种、剂型、批签发合格证编码、数量、规格、批号、有效期、温度记录、供货单位、生产厂商、质量状况等内容进行核对,做好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