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医学、卫生学资源
(共8456
份)
用时:32ms
-
猴痘消毒技术指南为进一步规范猴痘疫情相关的消毒工作,落实科学消毒、精准消毒,减少猴痘病毒对公众健康造成的危害,制定本指南。一、疫源地消毒适用范围。适用于出现猴痘病例后,对其可能污染的场所和物品进行的随.
-
机械伤害、起重伤害事故预防措施1 .应结合项目实际制定施工机械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和管理制度,建立相应安全技术档案和台账,并应按要求使用、维修和保养。2 .机械应按出厂使用说明书规定技术性能、承载能力和使.
-
一分公司急性传染病处置方案批准:r-r-t申/E:审核:编制:分公司急性传染病处置方案事故风险作业种类或部位风险分析急性传染病传播速度快,病情发展迅速,对人员的伤害大,一旦在人群中爆发后果严重;突发传.
-
幼儿园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为了及时有效遏制传染病的发生和蔓延,保障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传染病防治法和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的要求,特制定我园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一、学校疫情报.
-
作业现场疫情应急演练方案为防止和消除XX病毒(XXX)传播,提高全员防疫意识,根据实际情况,20 x年1月25日对焊装区域人员开展一次疫情应急演练。演练时间:20XX年1月25日演习地点:XXX区域卸.
-
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2022年版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2022年版)根据传染病防控工作的新形势,为进一步加强全国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工作,提高报告质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
-
人民医院消毒供应中心一级质控护理质量标准评价表检查日期:检查人员:得分:项目内容与要求分值100分评价方法扣分原因(存在问题)扣分护理管理科室规章制度建全,组织修订专科护理工作流程、岗位职责、操作流程.
-
鲁山学校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做好学校饮食卫生安全工作,事关广大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事关社会稳定的大局。为防控学校师生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特制订以下应急预案: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1、为了.
-
结核病的诊断标准结核病的诊断标准:1 .肺结核的诊断标准包括影像学检查诊断、病史和症状以及结核杆菌的检查。2 .影像学的检查:可以在胸部做胸部CT的检查或是X线的检查;通过这些检查可以判断肺结核的部位.
-
特别重大传染病疫情期间院周会制度一、在疫情防控期间,按上级精简会议通知要求,尽量少开会,开短会。在院周会召开之前,院办公室要做好会场的消毒工作,参会人员佩戴口罩,做到一人一桌,保持间距,做好自我防护。.
-
特别重大传染病疫情期间后勤保障人员值班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文件精神,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本制度。一、后勤保隙值班人员由院办公室从全院各相关职能股室抽调人员参加,分成若干组,明确各组组长.
-
特别重大传染病疫情期间战时纪律规定一、提高政治站位,服从统一指挥。疫情当前,各党支部、各科室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要站在讲政治、讲大局、讲奉献的高度,充分贯彻落实上级和医院的统一部署,全身心.
-
特别重大传染病疫情应急信息收集上报制度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我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相关信息的报告管理工作,及时准确掌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相关信息,快速有效地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促进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化.
-
特别重大传染病疫情期间饮食保障制度为保障疫情防控工作期间各类膳食服务保障工作,根据医院的统一部署要求,结合后勤保障组的工作实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相关规定,结合我院实际,特制订本制度。一、.
-
特别重大传染病疫情期间战时纪律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以及卫生行政部门下发的相关文件规定,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本制度。一、提高政治站位,服从统一指挥。疫情当前,各党支部、各科室要各司其职、.
-
疫情期间宣传报道制度根据二级妇幼保健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6年版)文件精神,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本制度。1、根据中央、省、市、县委相关精神以及有关法律法规,疫情期间的宣传报道要发布及时,内容真实,.
-
流感危重病例判断标准流感危重病例判断标准1:神志改变:反应迟钝、嗜睡、躁动、惊厥等。呼吸困难和/或呼吸频率加快:成人及5岁以上儿童30次/min;l岁5岁40次/min;2月龄12月龄50次mi严重呕.
-
某某局2023年巩固国家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工作计划为推动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深入开展,巩固提升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创建成果,根据某某某局关于印发创建巩固云南省慢性非传染.
-
特别重大传染病疫情期间的每日例会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本制度。一、疫情期间的每日例会由院长或院党总支书记主持,办公室、医务科、护理部、疾控科、感控管理科、财务科、后.
-
夏季预防糖尿病注意事项1、糖尿病足的预防保持足部清洁和干燥,避免长时间赤脚或穿着不合适的鞋子,定期检查足部是否有创伤或溃疡,并及时就医处理。穿合适的鞋子,避免高跟鞋或紧身鞋。定期检查脚部感觉和血液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