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药养生功法六字诀中医传统养生功法六字诀六字诀,也称“六字气诀”,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种养生方法,为吐纳法。它是通过咽、呵、呼、嘘、吹、嘻六个字的不同发音口型,唇齿喉舌的用力不同,以牵动不动的脏腑.
-
中医健康教育处方一预防感冒感冒是感受风邪所致的一种常见外感疾病。临床表现以鼻塞、流涕、喷嚏、咳嗽、恶寒、发热、头身疼痛、脉浮等为特征。临床表现分为风寒束表、风热犯肺、暑湿袭表【辩证施治】风寒束表治以辛.
-
中医的传承与创新中医的传承与创新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话题。一方面,中医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底蕴,应该得到有效的传承和保护。另一方面,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中医也需要不断创新和.
-
中医执业资格考试模拟试题4共100题,每题一分,满分100.1.某药店经营者为贪图利益而违法销售超过有效期的药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第七十五条的规定:其所在地的药品监督管理行政执法机构应给予.
-
中医实用技术手册一、针刺技术3二、灸法10三、三棱针刺法11四、耳针疗法12五、拔罐法19六、推拿技术20七、刮疼技术23八、常用脸穴25一、针刺技术一、毫针刺法1 .毫针的结构毫针的结构分为5个部分.
-
*区卫生局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方案一、成立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领导小组和专家指导组:1、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成员:2、专家指导组:组长:副组长:成员:二、内容及.
-
耳穴埋籽耳穴埋籽是采用王不留行籽刺激耳郭上的穴位或反应点,使局部产生热、麻、胀、痛等刺激的反应,通过经络传导,调整脏腑气血功能,增进机体的阴阳平衡,到达防治疾病的一种操作措施。【适应范围】解除或缓和多.
-
中医医疗技术相关性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南(试行)中医针刺类技术相关性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南(试行)5中医微创类技术相关性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南(试行)11中医刮痣类技术相关性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南(试行)18中医拔罐.
-
中国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和治疗指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系统性自身免疫病,以全身多系统多脏器受累、反复的复发与缓解、体内存在大量自身抗体为主要临床特点,如不及时治疗,会造成受累脏器的不可逆损害,.
-
*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建设实施方案为提高我院中医药服务能力,推动中医药文化建设,依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加强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精神,制定本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以中医馆建设为主体,.
-
中医水肿名词解释水肿是指因感受外邪,饮食失调,或劳倦过度等,使肺失宣降通调,脾失健运,肾失开合,膀胱气化失常医学教育I网搜集整理,导致体内水液潴留,泛滥肌肤,以头面、眼睑、四肢、腹背,甚至全身浮肿为临.
-
护理人员中医技术使用手册目录1 .刮疼技术P2-92 .拔罐技术P10-153 .麦粒灸技术P16-184 .隔物灸技术P19-225 .悬灸技术P23-276 .蜡疗技术P28-317 .穴位敷贴技.
-
中医舌诊、脉诊歌诀舌形舌形嫩老辨虚实。舌形胖大水湿停。瘦薄舌因舌失养。点刺脏腑阳热亢。裂纹见于精血亏。齿痕当主脾湿盛。舌色舌色淡白气血虚(阳虚)。舌红主热降入营。舌紫气血行不畅,各种血瘀是病机。舌态舌.
-
中医医疗技术评估声明:本文内容信息来源于公开渠道,对文中内容的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或可靠性不作任何保证。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相关领域的建议和依据。一、中医诊断技术中医诊断技术是中医.
-
中医对痰湿体质的认识中医对痰湿体质的认识,始于内经,其中的一些相关表述,是后世痰湿体质提出和分类的基础。内经将体形肥胖的人称为“肥人、脂人、膏人、肉人”,或称为肥贵人、肥美之人以及太阴人、土形人等,并.
-
中医师岗位职责中医师岗位职责11、负责本责任区的中医医疗,中医用药指导等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开展中医药参与社区常见病、多发病治疗工作。2、按时参加门诊出诊工作,坚持首诊负责制。3、负责做好病人的会诊或双.
-
中医香囊配方中药香囊的作用:中药香囊起源于中医的“衣冠疗法,即将特殊的中药装入帽子或衣服内,用于防病治病。民间曾有戴个香草袋,不怕五虫害之说。佩戴香囊,虽是一种民俗,但也是一种预防瘟疫的方法。香囊常用.
-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国家基药临床应用(中成药)试卷一、判断题:1、硝苯地平与二甲双胭合用可致低血糖。(J)2、环丙沙星可增加美托洛尔浓度,导致低血压和心动过速。(X)3、近期国家.
-
中医护理知识题1 .中药汤剂的质量与选用的煎药器有密切的关系,最好选用瓷罐2 .中医四诊法:望、闻、问、切3 .中医用药“八法”:汗法、吐法、下法、和法、温法、清法、补法、消法4 .在五脏六腑中居首位.
-
中医医院普通病房医院感染管理质量考核标准(妇科病区)序号考核标准分值扣分得分1有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及科室年度感染管理工作计划、管理小组成员名单及工作职责,认真履行院感小组的职责。每月开展院感知识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