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泌尿系统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一、肾性水肿肾性水肿是指由肾脏疾病引起人体组织间隙有过多液体积聚而导致的组织肿胀,是肾小球疾病最常见的临床症状。【护理评估】(一)病史了解水肿发生的初始部位、时间、诱因及原因.
-
治疗室通风不良时,是否需要使用空气消毒设备?我们通常所说的治疗室在2016年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布的医疗机构内通用医疗服务场所的命名中更名为“治疗准备室”,是为患者实施治疗前的准备工作、配制药液.
-
止血带如何消毒?止血带通常接触患者的完整皮肤,属于低度危险性物品,应“一人一用一清洁/消毒”。临床常用的消毒方法为用含有效氯250500mgL消毒液浸泡,作用时间1030分钟,清水冲洗干净,干燥备用。.
-
气管插管术后护理操作并发症一、声门损伤(一)发生原因经喉插管保留数天以上的患者,容易发生不同程度的黏膜损伤。多数病人可以恢复,仅极少数遗留永久性狭窄。(二)临床表现症状通常于拔管后16周出现,这种滞后.
-
XXX医院母婴专科护士岗位说明书文件编号:护理岗位说明书制订日期:XXX修订日期:一、基本资料岗位名称母婴专科护士所在部门母婴同室二、工作概述在护士长领导下,为患者提供全面、全程、专业的责任制整体护理.
-
检验科工作人员哪种情况下需要戴口罩?检验科工作人员是否需要佩戴口罩,以及佩戴何种口罩,一直存在较多争议。有作者认为“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必须衣帽穿戴整齐,要穿工作衣、戴口罩、帽子和手套”,也有作者认为“操.
-
气管插管患者的口腔护理如何做?有效的口腔护理是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重要措施之一。口腔护理方法包括刷牙、擦拭、冲洗等,我国最常用的是擦拭法。擦拭法是使用止血钳夹取浸有口腔护理液的棉球按一定顺.
-
梅毒临床诊疗知识测试题一、单选题1一期梅毒的潜伏期是:()A35天B24周3C12个月D23个月2、硬下疳是下列哪类梅毒的临床表现:()A一期梅毒:B二期梅毒C三期梅毒D胎传梅毒3、扁平湿疣是下列哪类.
-
毒品预防安全教育知识2015年11月26日,北京警方在北京迷笛音乐学校查获16名涉嫌吸毒的学生,将他们全部拘留。警方表示,近年来毒品向在校生等未成年人群体扩散趋势明显。2015年4月17日,北京朝阳警.
-
山西白求恩医院胃肠外科核心制度之“疑难病例讨论制度”执行规定1 .目的和定义:疑难病例讨论制度目的:为尽早明确诊断,制定最佳诊疗方案,确保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提高诊断率、治愈率和抢救成功率,培养并提高.
-
梅毒患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出院后,床单元如何进行终末处置?梅毒患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出院后,物表、地面用含有效氯500mgL消毒液擦拭;被血源性病原体污染的被服放在感染性织物袋单独密闭运送至社会洗涤中.
-
根据病原体来源的不同,医院感染分为哪几类?根据病原体来源的不同,医院感染分为内源性感染和外源性感染。(1)内源性感染:是指病原体来自患者体内的感染,也称自体性感染,与患者免疫功能低下和临床诊疗措施有关.
-
标准预防的概念及措施知识测试试题一、单选题1、标准预防措施不包括以下哪项()。A、手卫生B、根据预期可能的暴露选用手套、口罩、护目镜、隔离衣等个人防护用品C、在疫情流行期间增加环境、物体表面消毒频次I.
-
梅毒、艾滋病传染病培训试题1.根据国家规定,梅毒病例报告实行以下哪项制度?()A阳性报告制度B接诊报告制度C诊断报告制度D首诊医生报告制度2 .根据国家要求,梅毒报告病例应符合以下哪项?OA符合国家诊.
-
标准预防的概念及措施知识测试题一、单选题1、标准预防措施不包括以下哪项()。A、手卫生B、根据预期可能的暴露选用手套、口罩、护目镜、隔离衣等个人防护用品C、在疫情流行期间增加环境、物体表面消毒频次ID.
-
最新:社区成人血脂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4(附表)我国的血脂管理面临巨大挑战,居民对降脂治疗的接受度、依从性均较低,降脂药物的治疗率和治疗达标率均较低。要切实提高血脂达标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作用举足.
-
最新:重症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合并侵袭性肺曲霉病和肺毛霉病诊治专家共识重点内容摘要重症COVID-19相关肺曲霉病(CAPA)的发病率及病死率均较高。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肺毛霉病(CAPM)虽然相对少见.
-
最新:肝细胞癌免疫联合治疗多学科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推荐意见基于免疫节点抑制剂(ICIs)的肝细胞癌免疫联合治疗在临床研究和临床实践中已取得了显著的疗效,且已成为目前不可切除肝细胞癌治疗的最常用.
-
最新:孕产妇合并新冠病毒感染诊治指南为进一步科学、规范做好孕产妇合并新冠病毒感染的诊治工作,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妇幼司指导下,我们组织权威专家,依据国家卫生健康委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方案(试行第十版),结.
-
最新:结直肠癌诊治和预防结直肠癌(colorectalcancerzCRC)是我国及全球发病率和病死率较高的恶性肿瘤,其发生、发展与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相互作用有关。回顾近十年的研究进展,国内外学者在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