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心理学资源
(共67355
份)
用时:67ms
-
最新妇科单孔腹腔镜手术镜下联合体外操作模式临床应用单孔腹腔镜技术具有操作难度大、学习曲线长等问题,为降低妇科单孔腹腔镜手术的操作难度,专家们提出了单孔腹腔镜镜下联合体外操作的新模式,在保留传统开腹手术.
-
最新住院新生儿母乳喂养循证指南要点解读摘要目前中国住院新生儿的母乳喂养现况并不乐观,母乳喂养管理涉及众多方面,医院管理包括医院、医护人员、患儿家属。住院新生儿母乳喂养的开展与管理面临众多挑战,本文针对.
-
最新医学检验危急值报告程序规范化专家共识要点本建议描述了危急值报告体系相关术语和定义、文件和部分参考文献,对危急值项目选择程序、危急值报告限确定程序、危急值识别与确认程序、危急值报告路径选择程序、危急.
-
最新胃癌早诊早治中国专家共识推荐意见我国胃癌发病率和病死率均位居世界前列。近年来,虽然早期胃癌治愈率远高于进展期胃癌,但由于早期胃癌症状不典型,诊断率偏低,进展后极大影响胃癌患者的治疗和生存情况。鉴于.
-
最新中国吞咽障碍康复管理指南(2023版)推荐意见吞咽障碍的筛查与评估的问题和意见问题1:吞咽障碍筛查适用哪些人群,对高危人群常规行吞咽障碍筛查是否能降低误吸风险、肺炎发生率?推荐意见1:证据等级中等.
-
最新ESHRE发布不明原因不孕症新指南摘要2023年10月,欧洲人类生殖与胚胎学学会(ESHRE)正式发表了不明原因不孕症循证指南。由于不明原因不孕症(UI)是一种排除性诊断,指南概况了Ul夫妇在不孕.
-
最新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预防临床指南乙型肝炎病毒(HBV)母婴传播是我国慢性乙型肝炎(乙肝)的主要原因,预防HBV母婴传播是控制慢性乙肝的关键。本指南在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预防临床指南(第1版)基础上.
-
最新中国新生儿复苏指南第一部分指南目标和原则一、确保每次分娩时至少有1名熟练掌握新生儿复苏技术的医护人员在场。二、加强产儿科合作,儿科医师参加高危产妇分娩前讨论,在产床前等待分娩及实施复苏,负责复苏后.
-
最新中国原发性喉癌规范诊疗质量控制指标要点国家癌症中心统计数据显示,喉癌是我国常见的头颈部恶性肿瘤,2016年我国喉癌标化发病率为1.12/10万,标化死亡率为0.61/10万。虽然我国喉癌发病率较低.
-
最新PARP抑制剂药物相互作用管理中国专家共识要点摘要聚腺甘二磷酸核糖聚合酶抑制剂(PARPi)是近年上市被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和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指南推荐用于上皮性卵巢癌、乳腺.
-
最新产后出血预防与处理指南(2023)解读产后出血一直以来都是造成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预防是降低产后出血的关键。随着我国综合国力持续增强,未来产后出血导致的孕产妇死亡仍有进一步下降的空间。在紧跟国家.
-
是否进入新生儿室、治疗室、产房就必须佩戴一次性医用口罩?在未罹患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前提下,医务人员进入新生儿室、治疗室时,如果不进行无菌操作,或仅进行查体等一般诊疗操作时,不需要戴一次性医用口罩。但依.
-
晕厥患者的处置流程试题1.晕厥伴呼吸深而快、手足发麻、抽搐者,最可能为()A.心源性晕厥B.脑源性晕厥C.换气过度综合征(D.颈动脉窦综合征E.高原晕厥2 .下列关于颈动脉窦综合征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昏迷护理常规1.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或侧卧位,取下假牙,每2小时翻身拍背1次,及时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2 .观察神志、瞳孔、生命体征变化,观察有无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应激性溃疡、肺栓塞、脑疝等并发.
-
早期气管切开可以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吗?目前对气管切开的时机可分为早期和晚期,早期气管切开为机械通气8天以内,晚期气管切开为机械通气13天以上。研究显示,与晚期切开气管相比,早期行气管切开并不.
-
新生儿机械通气常规解读要点机械通气是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重要手段之一,选择合适的通气方式及规范化治疗对患儿的临床预后至关重要。自2004年“新生儿常频机械通气常规”发表至今已10余年,此间欧洲部分新生.
-
新入护士理论测试题(重症评估、护理安全、鼻饲技术)1格拉斯哥昏迷评分的依据是()A、瞳孔、意识、感觉B、生命体征感觉C、头痛、呕吐、视神经D、睁眼、语言、运动反应(2、格拉斯哥评分量表,总分范围为().
-
产科医院复评估试卷(医生考卷)医院名称姓名一、单选题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B-内酰胺类药物可以进行母乳喂养,但是有出现过敏反应的风险B.青霉素类、头胞类抗生素可少量进入乳汁C.大环内酯类药物如红.
-
新生儿疾病筛查和急危重症管理项目试题一、单选题1 .在中国,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的目的是什么?()A.早期发现和治疗遗传代谢病B.预防和控制遗传性疾病C.提高新生儿健康水平D.以上都是I2 .新生儿遗.
-
新生儿、婴儿室质量标准1、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认真执行各项操作规程。2、工作人员进入室内,一律更衣、换鞋、洗手,拖鞋每周清洗消毒1次。3、新生儿每日用消毒毛巾洗澡一次,便后清洗臀部。4、落实基础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