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心理学资源
(共67241
份)
用时:76ms
-
预防接种服务1预防接种分类1.1 常规接种常规接种是指接种单位按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儿童免疫程序、疫苗使用指导原则、疫苗使用说明书,在相对固定的接种服务周期时间内,为接种对象提供的预防接种服务。1.2 .
-
预防与控制重点部位医院感染制度一.呼吸机相关性肺炎L严格执行人工机械通气的适应症,只有在必须时才能使用,早用早脱机,尽量采用无创通气的措施。2 .有人工机械通气操作指南、护理规范及相关感染的控制方法,.
-
风湿性疼痛的护理常规(一)评估和观察要点L评估患者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发生及持续的时间,疼痛的诱发因素、伴随症状,既往史及患者的心理反应;应用疼痛评估量表评估疼痛的严重程度。2 .评估生命体征的变.
-
预防血管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过程质控知识考核试题一、单选题1有效实施监督静脉输液感染控制预防措施并进行感染控制,出现异常首先应及时()。A评估B记录C报告D整改2静脉穿刺时消毒剂应()后再行穿刺。A自然.
-
预防血管导管相关感染知识考核试题1、一般情况下,导管固定应使用以下哪种敷料(单选)()A无菌透明敷料B无菌纱块C无菌纱块+无菌透明敷料D抗菌敷料(无菌透明敷料内加藻酸盐敷料)E透明丙烯酸吸收性敷料2、.
-
预防医院感染的基本原则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的基本原则包括以下十个方面。(1)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等有关医院感染管理的规章制度和技术规范,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管理组织,落实医院感染管理责任制。(2)按照消.
-
预防接种证(参考格式)一、儿童基本资料儿童编码:身份证号:出生证号:儿童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年月日出生医院:出生体重:千克监护人姓名:与儿童关系:家庭住址:省市县乡(镇、街道)村(居委会)户籍地址:.
-
预防呼吸道传染病公众佩戴口罩指引(2023年版)呼吸道传染病的常见病原有新冠病毒、流感病毒、肺炎支原体、呼吸道合胞病毒等,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吸入带有病原体的气溶胶或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科学佩戴口罩是.
-
预防患者跌倒坠床试题患者跌倒,坠床试题。1、(单选题)老年人跌倒后髓部疼痛,不能站立行走,应考虑:()5分OA、股骨颈骨折OB、腓骨骨折OC、颈骨骨折OD、膑骨骨折oE、肱骨骨折2、为了预防患者跌倒,.
-
预防VTE专科护理小组理论考核试题1-25题是单选题,每题3分;26-30题是多选题,每题5分1、DVT常见好发部位是()单选题A、上肢B、下肢(正C、四肢末端D、关节部位2、血栓形成的机制异常复杂,.
-
风疹的诊治常规风疹为风疹病毒引起的呼吸道,发疹性传染病。病原体存在于患者口、鼻及眼部分泌物中,通过飞沫传播,1次发病后获终身免疫。(一)病因及发病机制L病原体为风疹病毒,此病毒仅能使人与猿猴致病,早期.
-
预防患者跌倒坠床试题患者跌倒,坠床试题。1、(单选题)老年人跌倒后髓部疼痛,不能站立行走,应考虑:()5分OA、股骨颈骨折OB、腓骨骨折oC、颈骨骨折OD、膑骨骨折OE、肱骨骨折2、为了预防患者跌倒,.
-
预防接种证与预防接种卡填写说明一、预防接种证格式1、预防接种证主要内容为:儿童基本资料、疫苗免疫程序、预防接种记录、儿童监护人须知。其中“预防接种记录”可增加空白页。2、各省可根据需要,增加疫苗可预防.
-
预防保健科医院感染管理职责L负责本院职工的医疗保健工作,定期进行体格检查,做到无病早防,有病早治,提高职工的健康水平。2 .负责本院卫生技术人员进行感染相关的业务培训和隔离技术指导,积极提高防治技术水.
-
非淋菌性尿道炎的诊治常规非淋菌性尿道炎(NGU)是一种以衣原体和支原体为主要致病微生物导致的泌尿生殖道系统感染,在尿道分泌物中查不到淋球菌。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染,临床过程隐匿、迁延,临床表现轻微,常伴发.
-
非小细胞肺癌放射治疗研究进展2023【摘要】肺癌是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根据病理及细胞学肺癌可分为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lungcancerzNSCLC)及小细胞肺癌,其.
-
鞭虫病的诊断提示及治疗措施鞭虫病(trichuriasis)是由鞭虫寄生于肠道引起的寄生虫病。【诊断提示】1 .流行病学有食入虫卵污染的水果或水源史。常与蛔虫病并存。2 .临床表现轻度感染者可无症状,.
-
【通用名称】 【商品名称】 【英文名称】 【汉语拼音】雷贝拉理钠肠溶片(波利特)中文说明书雷贝拉喋钠肠溶片波利特RabeprazoleSodiumEnteric-coatedTabletsLeibei.
-
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特殊人群抗栓治疗2024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在临床上非常常见,发病率高,病死率高,是一类具有典型缺血性胸痛并持续超过20分.
-
静脉治疗护理安全质量目标目标一:严格执行查对制度,防止输液病人、药物发生错误1 .建立及落实输液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和上报程序,护士知晓并能自觉执行这些制度和程序,及时报告输液不良反应事件。2 .严格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