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药物外渗的预防和处理护理测试题1.药物外渗的主要原因()A.操作因素B.药物因素C.血管因素D.其他因素E.以上都对(I2.下列药物外渗是不能使用50%硫酸镁溶液湿敷的是()A.氯化钾溶液B.血管活性.
-
药理考题及答案1地高辛的半衰期是36h,每日给药1次,达稳态血药浓度的时间是()A24hb36hc3天d6-7天,e48h2、下列对厌氧菌感染疗效好的药物是()A庆大霉素b红霉素C青霉素Gd甲硝嘎e四.
-
药物外渗考核试题1 .()不能用于甘露醇外渗,因甘露醇输液外渗后,组织液的晶体渗透压增高A.硫酸镁B.利多卡因C.地塞米松2 .静脉炎,皮肤青紫可以采用O切成薄片外敷于液体外渗处,外敷面积稍大于组织肿.
-
药品不良反应培训试题单选题:1、用治疗剂量时,出现与用药目的无关的不良反应是指药物的()A、副作用IB、变态反应C、毒性作用D、继发性反应E、特异质反应2、一般情况下,作用选择性低的药物,在治疗量时对.
-
药物引起过敏性休克的应急预案(一)患者一旦发生过敏性休克,立即停药,更换输液器和生理盐水,就地抢救,并迅速报告医生。(二)立即平卧,遵医嘱皮下注射肾上腺素Img,小儿酌减。如症状不缓解,每隔30min.
-
药物疗法与过敏试验试题1.(单选题)执行给药原则中,首要的是()。()A.遵医嘱给药B.给药途径要准确C.给药时间要准确D.注意用药不良反应E.给药过程中要观察疗效2 .(单选题)剧毒药及麻醉药最主要.
-
药物临床试验伦理委员会培训试题1 .试验周期决定跟踪审查间隔时间,但每年不少于()次。A.3B.2C.1D.52 .新版本SoP颁布()个工作日内,药物临床试验伦理委员会需对修改的内容进行培训,并保留.
-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及用药错误上报流程部门姓名分数一、填空题1 .药品不良反应是指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2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要本着的原则。3 .新药监测期内的国产药品应当报告该.
-
药理学第十一章心血管系统药及合理用药试题1.关于卡托普利的叙述,错误的是()A.可引起血管神经性水肿B.不宜用于充血性心力衰竭:询”:)C.与利尿药合用可增强其降压作用D.适用于各型高血压E.发生刺激.
-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及用药错误上报流程部门姓名分数一、填空题1 .药品不良反应是指佥检药是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2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要本着可疑即报的原贝L3 .新药监测期内的国.
-
药品相关注射知识1、皮下注射技术:皮下注射时,患者易取卧位,注射部位为前外侧或后外侧腹壁的皮下细胞组织内左右交替。注射针应垂直、完全插入注射者用拇指和食指捏起的皮肤皱褶内,而不是水平插入。在整个注射过.
-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鸡新城疫抗体水平测定赛项理论竞赛试卷(五)工位号:考试时长:120分钟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10分)1 .病原体由亲代传给子代的现象称为O2 .病毒衣壳是包围在病毒核酸外面的一.
-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鸡新城疫抗体水平测定赛项理论竞赛试卷(七)工位号:考试时长:120分钟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10分)1 .细胞壁的基础成分是O2 .大肠杆菌为革兰细菌,在麦康凯琼脂平板上生长.
-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鸡新城疫抗体水平测定赛项理论竞赛试卷(一)工位号:考试时长:120分钟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10分)1.传染病的传播方式可分两大类:和。2 .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是、传播.
-
维生素D3适应症、常规剂量、注意事项、药物监控、药物过量等合理用药要点适应症注射给药1、用于维生素D缺乏症的预防与治疗。如绝对素食者、肠外营养病人、胰腺功能不全伴吸收不良综合征、肝胆疾病(肝功能损害、.
-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测试题1.属于内源性糖皮质激素的是()【单选题】A.可的松B.氟氢可的松C.强的松D.甲泼尼龙E.以上都不是2 .对糖代谢影响最大的糖皮质激素药物是()【单选题】A.氢化可.
-
激素类药物合理使用培训试题科室:姓名:分数: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 .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突然停药产生反劭期象,其原因是()A.病人对激素产生依赖性或病情未充分控制B.A.CTH突然分泌.
-
磷结合剂、钙离子敏感受体结合剂、活性维生素D及其类似物等慢性肾脏病矿物质和骨代谢异常治疗常用药物应用、使用剂量和注意事项慢性肾脏病矿物质和骨代谢异常(CKD-MBD)是慢性肾脏病(CKD)常见严重并发.
-
国家药监局关于修订深海龙丸和深海龙胶囊非处方药说明书范本的公告(2024年第10号)根据监测评价结果,为进一步保障公众用药安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决定对深海龙丸和深海龙胶囊非处方药说明书范本进行修订。.
-
检验科白血病患者海藻希瓦菌血液感染病例分析专题报告海藻希瓦菌属于非发酵菌群,一般为条件致病菌,但由于抗生素的广泛应用,使病原菌发生了很大变化,由条件致病菌引起的感染日益增多,同时因为宿主的因素,往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