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院药剂科药房借药制度为规范借药操作规程,保障药品统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用性,特制订本制度。一、门急诊药房所有工作人员在非特殊情况下均不得外借药品。二、如遇特殊情况需要借药的请遵循以下程序:1.特殊药品.
-
医院药剂科审方、调配和用药交代的制度和程序为了指导药师对患者进行合理的用药,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根据处方管理办法,结合医院情况,特制订本制度。一、取得药学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方可从事处方调剂工作。.
-
医院药剂科药品调剂差错分析及预防规范为了落实预防调剂差错的有效措施,提高药学部调剂质量,根据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1年版)要求,特制订本管理制度。一、调剂差错分析发生差错事故的部门组长应.
-
医院药剂科药士职责一、岗位必备条件和基本素质1.具有药学中专学历,具有国家认可的资格证书。2 .基本掌握本专业的业务理论和操作技能。3 .认真贯彻执行本科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各种操作规范。4 .具有良好.
-
医院药剂科西药调剂室操作规程一、审方和配方1.按照程序要求打开前后台电脑,前台进入药房系统,输入发药人工号,启动发药界面,后台进入配药机HIS系统,选定配药人员姓名,启动配方界面,显示电子处方清单。2.
-
医院药剂科药品价格管理制度为保证药品价格的准确性,维护患者利益,特制订本制度。一、药品价格关系到政策法规,也关系到医院经济利益和患者的切身利益。由统计员专人负责,必须严格执行准确的药价并及时调整。二、.
-
医院药剂科西药库操作规程一、采购1.根据医院用药情况,每月月底编制次月药品采购计划,交科主任审阅,并交分管院长批准后执行。2 .采购药品必须符合上级卫生主管部门规定,应在上海市阳光采购平台进行。采购的.
-
医院药剂科西药库工作制度一、在科主任领导下,负责医院各临床科室相关的治疗、诊断、科研等所需药品的采购、供应及管理工作。二、采购人员负责全院药品的采购供应工作,根据医院医、教、研的实际需要,按时编制药品.
-
医院药剂科药品质量检查操作规程一、科室应建立药品质量检查组。药学部主任担任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为药品质量检查组组员。二、每季度对药品进行质量检查。三、质量检查员的职责1 .定期组织本室人员对药品质量情况.
-
医院药剂科临床药学室工作制度一、负责医院临床药学工作,紧密结合医院临床用药实践,积极开展临床药学研究,根据工作需要和可能,配备相应的临床药学技术人员和设备、图书等。二、临床药师应主动深入临床科室,密切.
-
医院药剂科中草药发药岗位职责一、工作内容1 .在科主任、组长的领导下负责饮片的复核和发药工作。2 .严格遵守中药房工作制度,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用药政策。3 .应提前到岗,做好准备工作,佩戴胸卡,仪.
-
医院药剂科药品统计报告制度为规范统计行为,提高质量管理水平和效率,特制订本制度。一、药学部的各部门应根据需要建立健全各项统计制度,并及时、准确地做出符合实际的统计报表,按时上报院领导及有关部门。二、几.
-
医院药剂科临床药学室操作规程一、MTT法测肿瘤药敏1.原理利用MTT化学试剂与活细胞线粒体中琥珀酸脱氢酶起反应,生成黑色结晶(甲簪),甲簪的数量与活细胞数成正比,利用这一点可检测抗癌药物对癌细胞抑制作.
-
医院药剂科临床药学室的岗位职责一、工作内容1.与医生一起查房,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和各种检查及化验数据等基本参数,为医生正确地选择药物及剂量当好参谋。2 .向医生解析患者药动学参数及临床意义,并根据患者.
-
医院药剂科中草药配方岗位职责一、工作内容1.在科主任、组长的领导下负责饮片的配方工作。2 .严格遵守中药房工作制度,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用药政策。3 .应提前到岗,做好准备工作,佩戴胸卡,仪表端正。.
-
医院药剂科中草药岗位操作规程一、审方1 .综合审查:首先审查处方台头、处方日期,再审查患者姓名、年龄、性别及医生签名,处方药味、剂数要确认无误后方可配方,若无医生签名应拒绝配方或与医生联系后再行配方。.
-
医院药剂科主任(副主任)药师职责一、岗位必备条件和基本素质1.具备药学本科以上学历,经有关部门认定获得主任药师任职资格;大专以上学历,经有关部门认定获得副主任药师资格。2 .敬业爱岗,具有良好的职业道.
-
医院药剂科中药库操作规程一、根据医院用药情况,每月月底编制次月药品采购计划,交科主任审阅,并交分管院长批准后执行。二、药品逐一进行验收,按规定验明药品规格和其他标识,详细填写入库验收记录;中药材除验收.
-
医院药剂科中药饮片配送管理制度一、目的为进一步加强中药饮片配送管理,保证配送药品的质量。二、适用范围适用于中药饮片的配送。三、责任1 .医院负责对本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2 .中药饮片生产企业负责贯.
-
医院药剂科不合格药品管理制度为规范对不合格药品的管理,根据药品管理法医疗机构药品质量监督管理办法,制订本制度。一、不合格药品的定义除药品管理法中明确规定的假、劣药外,凡属下列情况之一的,视为不合格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