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学案资源
(共14042
份)
用时:21ms
-
粤教粤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9课时教学设计课题制作岩石标本盒单元第二单元学科科学年级四年级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学习岩石标本盒的制作方法,知道岩石标本盒制作的流程。2、了解自己采集的岩石的特.
-
粤教粤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11课时教学设计课题岩石碎裂了单元第二单元学科科学年级四年级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大自然中岩石的碎裂现象是各种自然力量作用的结果。2、能根据大自然中岩石碎裂的.
-
粤教粤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23课时教学设计课题导体与绝缘体单元第四单元学科科学年级四年级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有些材料是导体,容易导电;有些材料是绝缘体,极不易导电。2、能通过实验了解.
-
一、填空题。1、人们在生活中常会受到噪声的影响,例如工地的()、马路上的(2、噪声是比较()、(),妨碍人们休息、()和()的声音。3、生活中的噪声来源有:()噪声:()噪声:()噪声、(噪声。4、长.
-
一、填空题。1、自然界中广泛分布着岩石,有的被()和()覆盖,有的()着。2、岩石是各种各样的,在()、()、()、轻重、颗粒大小、手感等方面有各自的特点。3、岩石都是()的,所以像砖头一类的物质就(.
-
一、填空题。1、空气中的()在上升过程中遇冷变成小水珠或小冰晶。2、()或()聚在一起,漂浮在天空,就形成了云。3、()、()和()是常见的降水形式。4、当水蒸气在低空冷凝成许多小水滴时,就形成了().
-
粤教版音乐七上第一单元作业设计一、单元信息基本信息学科年级学期教材版本单元名称音乐七年级第一学期粤教版岭南春早课时信息序号课时名称对应教材内容1熟唱岭南春早第一单元第一课时2欣赏春天庙故事第一单元第二.
-
粤教粤科版科学五年级16课时教学设计课题水去哪里了单元四学科科学年级五学习目标科学知识1、知道湿衣服干了,是水蒸发造成的;2、知道地表上的水也会蒸发。科学探究1、能通过观察和实验,推测衣服上的水去哪了.
-
第10课“鸡蛋浮起来了”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鸡蛋浮起来了”是粤教科技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2单元“物体的沉与浮”的第3课。本单元的设计意图是通过观察常用材料或物体的漂浮能力,了解这些具有漂浮能力的物体在.
-
窗前的气球教学设计优秀3篇小学窗前的气球主题阅读教学设计篇一学习目标:1、认得7个字。会写8个字。会用“可爱的”“愉快地”写句子。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同学之间的真挚情意。3、懂.
-
穿袜子教案5篇穿袜子教案篇1活动目标:1、讲讲做做玩玩,学习穿袜子的正确方法。2、认得脚趾、脚跟。3、乐意参加集体活动,能用普通话表达自身的意愿。4、培养幼儿乐意在众人面前大胆发言的习惯,学说普通话。.
-
湘艺版八年级上册音乐第二单元八音和鸣(三)单元作业设计一、单元信息基本信息学科年级学期教材版本单元名称音乐八年级第一学期湘艺版八音和鸣(三)单元组织方式自然单元课时信息序号课时名称对应教材内容1聆听百.
-
第一单元结识新伙伴单元概述:本单元,我们将一起走进机器人的世界,结识机器人朋友,了解机器人的相关知识。学会用“能力风暴vJCl.5仿真版”软件(以下简称VJC仿真”软件)中的“直行”、“转向”、“显示.
-
湘艺版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世界民族之声(二)音乐单元作业设计一、单元信息基本信息学科年级学期教材版本单元名称音乐九年级第一学期湘艺版世界民族之声(二)单元组织方式口自然单元0重组单元课时信息序号课时名称.
-
湖南文艺出版社音乐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作业设计一、单元信息基本信息学科年级学期教材版本单元名称音乐九年级第二学期湖南文艺出版世界民族之声(三)单元组织方式。自然单元重组单元课时信息序号课时名称对应教材内.
-
水平一(二年级下)“多种形式的拍球游戏”单元计划一、单元设计思路1 .选取水平一(二年级下)“多种形式的拍球游戏”为教学内容,共设计7课时,依据“技术、体能、运用”三维度构建。考虑到该动作相对简单和水.
-
新课标人音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上册精品教案全册第一课童年教学目的:1、童年的回忆、我们多么幸福、摇啊摇、小酒窝等作品,有如四夫幅精致多彩的画面,它体现出对童年生活的回忆与热爱。我们从音乐声中感受并体验这种.
-
教育故事汇编(3)父亲的脚后跟2024-02-1909:01-636乖乖兔黄雄武先生讲过一个故事:小时候,我曾经住在丰原东边的山里,父亲常带我入城。这条路很长,走起来总要二三个钟头。每次父亲走在前面,.
-
整本书阅读的学程设计与教学实施一以吴承恩西游记为例尽管教育专家反复呼吁,要让学生读书,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但目前主动读书的学生很少,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教师不多。原因在于阅读和教学时间都非常有限.
-
排列组合易混问题展示排列组合应用问题解法独特,其中有些题目由于一字不同,解法就差异很大。下面就具体剖析几例。一、邻与不邻例1、(1)7名同学站成一排,其中甲、乙必须站在一起,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2).